成都世运会日益临近,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武术项目备受关注。目前,中国武术队(含套路、散打、自由搏击、泰拳)的17名运动员正在成都进行封闭集训,全力备战这一国际赛事,希望在赛场上展现出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与竞技实力。
“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争取佳绩,更要通过世运会的舞台展现中国武术的‘竞技之美’与‘精神内核’,让世界看到武术既是传统瑰宝,也是现代竞技体育的优秀项目。”日前,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玉萍在接受采访时说。
张玉萍介绍,此次中国武术队封闭集训将重点强化运动员的“技术精准度”和“战术适应性”。其中,套路项目将延续“技术规范、意境融合”的传统,让运动员在动作难度与文化表达上兼具实力;散打项目形成“快灵巧变”的风格,结合现代训练方法提升运动员在对抗中的反应速度和攻防转换能力,这也是中国武术竞技的两大优势。
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世运会参赛阵容以年轻队员为主。张玉萍表示,一方面是梯队建设需要,希望为青少年武术运动员提供更多在国际舞台上历练和展示的机会。另一方面“适配性”也是重要的考量标准。对于这支年轻的队伍,她希望大家不要有什么包袱,“放开了在这个舞台上去展示最好的自己,我相信只要他们做到了这一点,就一定能有好的成绩。”
近年来,我国竞技武术运动员在世界武术锦标赛、亚运会等国际赛事中屡获佳绩,近六年来共斩获171枚金牌,在杭州亚运会上更是实现11金的全胜战绩,展现出高超的竞技水平,也让大家对中国武术在成都世运会上的表现充满期待。张玉萍表示,目前备战工作一切顺利,参赛队员状态良好。除传统方法外,集训团队还融入科技手段助力日常训练,保障运动员以最佳状态亮相世运会。
竞技之外,作为中华文化瑰宝,武术项目在我国拥有广泛群众基础。据统计,目前全国武术习练人口达1.48亿,太极拳习练人口7858.2万。
这一成果得益于多层级推广体系的构建。据了解,近年来在群众健身方面,总局武术中心和中国武协着力构建覆盖广泛、便捷高效、形式多样的武术赛事活动体系。目前已建成武术健身站点17418个,并持续加强骨干教练员培训,2024年至今,已培育超2.3万人次专业人才;积极推进武术段位制改革,近六年来,改革新增30余万段位人口;在青少年推广方面,积极开展校园武术工作,2023年至2025年分三批在20个试点省份授牌2436所学校,培训师资2920人,覆盖167万学生;在文化传播方面,鼓励各地挖掘和保护地方特色武术文化,支持传统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;还积极发挥武术新闻委员会作用,不断拓展武术文化和武德教育的传播渠道。
相关附件